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刊文
山川巍峨,毓秀流芳。
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在北纬21°8′至29°15′、东经97°31′至106°11′之间经过,与云南万千高山沟壑相交,衍生出了独特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。而发端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的澜沧江,一路披荆斩棘、开山辟道,在云南境内先后汇集沘江、漾濞江、威远江、补远江等支流,让彩云之南流域面积16.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得到了丰沛的水气滋润,也让这里的大地山川植物茂盛,生物多样。而生长在澜沧江两岸的大叶种茶树(有部分小叶种),就是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。
3月,万物苏醒,莺飞草长,澜沧江两岸的茶树开始发芽了。这是多少人翘首以盼的事啊,对茶农而言,一年的收成有了指望;对茶客来说,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、绿茶、红茶,回味无穷,那一缕茶香,是云南特有的味道。
美丽茶园。伊凡摄
一
忙麓山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东村昔归村辖区内,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,背靠昔归山,向东延伸至澜沧江,山脚便是昔归渡口(原嘎里古渡)。过去,昔归村就是个穷乡僻壤,籍籍无名。说起昔归茶带给自己和村里人的福祉,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昔归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苏其良感慨万千。
苏其良兄弟姐妹7人,他排行老五,今年46岁。小时候,他家里非常清苦,吃了上顿没下顿。早年,他一直在昆明等地打工。渐渐地,家乡的茶得到外界认可。2005年,29岁的苏其良回到村里打理茶园。这真是祖辈留下的福分呀!现在家里20多亩200多棵昔归古茶树产出的茶叶,一年带来的纯收入就有150万元左右。有了好收益,苏其良不忘父老乡亲,他组织村里20多户茶农,成立了昔归农业合作社,合作社一年的总收入超过了600万元。
如今昔归村成了全国闻名的明星村,一年四季收茶看茶的人络绎不绝。全村138户人家,有彝族、拉祜族、傣族、佤族、汉族,各民族和睦相处。全村有1万多株古茶树,几年前就让昔归人脱了贫。现在,户均因茶树带来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。去年,高速公路也通到了昔归。
昔归村只是云南茶推动百姓脱贫致富的缩影。这几年,班章、冰岛、曼松、易武、倚邦、景迈山、薄荷塘、滑竹梁子等知名与不知名的茶叶产区,让当地的万千茶农盖起了新房,开上了小轿车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一杯茶就是一个产业,带动了千万人追求理想生活。刘明华、廖波,一对收茶、制茶、售茶的伉俪。20多年前,青春懵懂,怀揣着生活的希望,在昆明卖茶时相遇、相知、相爱。后来,他们决定在昆明雄达茶城开间自己的茶叶店。如今,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,已经发展成5个店面、1个茶文化体验中心、21个初制所、全国100多家加盟商的茶叶公司,带动了上千人就业,让正宗临沧山头古树茶走进千家万户。
像刘明华、廖波这样的一批批茶人,在昆明、西双版纳、普洱、临沧、大理、红河、文山崛起,扎根云南,走出云南。来自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,总产量49万吨,综合产值1071.1亿元。
冬日,位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无量山樱花谷迎来樱花绽放,如云似霞的樱花与碧绿如染的茶园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适志宏摄
二
柴米油盐酱醋茶,茶之于人,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。一杯醇香的茶,是晨起的清醒剂,夜语的催化液,酒间饭后的活化酶。而于云南少数民族,更是生活的提味剂、增鲜剂、保湿剂。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,各民族的饮茶方式,也是缤纷多彩,活色生香。
我曾在保山的施甸县,喝过拉祜族的“烤茶”。拉祜族喜欢喝热茶烫茶,烤茶总是刚煮沸,就忙着下口。拉祜族称烤茶为“腊所夺”,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,放入茶叶边抖边烤,待茶色焦黄时,冲入开水,只听见“嗞啦”一声,焦香的茶味扑鼻而来。这种烤茶,香气很足,滋味浓烈,饮后令人精神倍增,心情愉快。
烤茶有清心、明目、利尿的作用,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。而多数生活在潮湿地区的傣族、景颇族、哈尼族,周边总被青翠绿竹围绕,他们因此习惯在野外劳作时、在山野间待客时,来一罐烤竹筒茶。于这些山林的子民而言,就地取材非常容易,先燃起一堆篝火,再砍来一节鲜竹筒,将清冽的山泉水盛满竹筒,架在火上煮开。再去茶树上采摘适量新鲜茶叶置于火炭旁,慢慢烘烤,等到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,筒中水也差不多烧开了。此时,用手将烤过的茶揉碎放入竹筒中,煮片刻后倒去茶渣就可以痛快畅饮了。这样用竹筒烤制出来的茶水,不仅有鲜竹清香味,还有浓郁的茶香,喝起来甘甜爽口,解渴提神。
此外,佤族、大理地区的白族、彝族、汉族也都有烤茶的传统茶俗。大理白族喝一种“雷响茶”烤茶,白语叫“口兆”,在烤茶过程中,茶叶会发出类似雷鸣一般的声音,声音越大,越是有好兆头,预示着幸运和吉祥。
当然,最有名的是大理白族的“三道茶”:第一道是苦茶,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装进小砂罐用文火烘烤,再冲滚烫的开水,此茶虽香却也很苦,叫做清苦之茶;第二道是甜茶,在杯中放入核桃仁、红糖、爆米花等;第三道是回味茶,茶水倒入杯中后,放花椒、生姜、蜂蜜等,体味茶之苦,姜桂之辛,花椒之麻,蜂蜜之甜。三道茶也意味着生活的先苦后甜,回味无穷。
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大林窝村,茶农在采摘茶叶。梁志强摄
三
11年前,在祥云县云南驿古镇马帮文化博物馆,我们遇到了72岁的郭志国。高位截瘫的郭志国曾是一位马帮成员,“站”在古道青石板上,一曲马帮情歌让人倍感沧桑。从小住在马店旁边的他回忆起云南驿,不无感慨:那时,每天从云南驿经过的大小马帮不下十多队,大的马帮有300多匹马,最小的也有五六匹马。他们驮着茶叶、皮革、药材、布匹、食盐等,沟通着滇藏甚至是云南与缅甸、印度的贸易。为给马帮提供歇息和住宿服务,云南驿开设了20多家马店,分布在古驿道东西两端,最大的可接待300匹马,驿站中间的街巷更是商铺林立,为过往马帮置办各种货物。
云南驿是最早被称为“彩云之南”的地方,今天的滇西门户祥云县,是滇西茶马古道重要的驿站。相传,这个地方得名于汉武帝刘彻的一个梦。《云南通志》载:“汉武年间,彩云见于南中,谴吏迹之,云南之名始于此。”《南诏野史》亦载:“彩云现于龙兴和乡,县在云之南,故名云南。”
历史长河中,先后有蜀身毒道、灵官道、五尺道、博南道、茶马古道、明清官方驿道经过或者汇集这里。二战期间,滇缅公路、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,更使云南驿蜚声海内外。
茶马古道因货物流通,人文交流。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,延伸入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境内,直到西亚、西非红海海岸。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古代中国西进的方向,茶马古道内跨陕、甘、贵、川、滇、青、藏,外延达南亚、西亚、中亚和东南亚各国,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。茶马古道在连接汉藏的同时,还沟通了傣族、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等众多少数民族。因茶而兴的这条古道,更为民族交流与融合起到了非凡作用。
撰文:张兴明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,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